Include file /news/ssi/mobile-header-ssi.html is not exists!
首页 存档 正文
七旬聋哑老人走失7日 家属在救助站找到她
昆明日报-昆明信息港    03-26 08:30:02
Include file /news/ssi/praise-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余女士背着自己的老母亲准备离开救助站。记者杨帆/摄

  地点 昆明市救助站

  76岁的聋哑老人走丢一周后,家人一直没有报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昨天下午,老人的女儿来到昆明市人民政府救助管理站。没想到几日前,在五华公安分局丰宁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老人已被送往救助站。鉴于老人会经常走丢,警方建议家人在老人身上留下能识别身份的“胸牌”。

  老人不会标准手语

  民警无法获知其家庭情况

  下午5点多,在昆明市人民政府救助管理站内,一名七旬老人正在吃饭。她身材矮小,腰直不起来,见到陌生人会用手势比画,但没人能明白她要表达的意思。

  目前,老人已在救助站生活了4天。21日下午5点,丰宁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有市民在西苑立交桥附近发现了她。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当天气温较低,老人已经缩成一团。她戴着红色的头巾,身穿红色棉大衣,身上仅有皱巴巴的十几块钱。

  “她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很让人揪心,看上去特别疲惫。”从老人的穿着来看,民警分析很可能来自周边村子。通过询问周边群众,老太太已经在附近转两天了。

  “她不会标准的手语,只会比画一些习惯性的动作。”丰宁派出所的李教导员介绍,把老人接到派出所后,民警联系了手语老师。老人对文字、数字都没有概念,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名字和年龄,更不清楚家庭住址。通过肢体描述,手语老师分析老人应该有4个子女,但对其他信息一无所知。

  为避免老人再次睡大街,当晚,民警把她送到了救助站。因老人的身体还算健康,吃饭、穿衣都能自理,警方只能让老人暂时住在救助站,再想办法联系其家人。

  老人常常走失

  民警提醒家人制作“身份卡”

  昨日下午6点,老人吃完饭后,2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救助站,她是老人的女儿和曾孙子。老人的女儿介绍,老人姓余,今年76岁,是马街小石咀村人,18日下午出门后便再也没回家。

  “随着年龄增大,老人的脾气有些古怪,生气后会离家出走。走丢是常事了,有一次出去3天后又回了家。”老人的女儿说,当天发现老人走丢后,家人并没有报警,而是在周边展开寻找。3天后,见老人还没有回家,家人开始着急了,也在各处打探老人的消息。“今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救助站,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老人。”

  老人的女儿表示,老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身体还算硬朗,经常会一个人出门闲逛。因家里的亲人都忙于工作,也没有安排专人照顾老人。对此她们深感内疚,并表示以后会多加注意。

  “最好制作一块胸牌,把老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留下,方便走丢后警方联系亲人。”民警表示,发现老人走丢后家人要及时报警,全市派出所都有联网,可以帮助寻找老人的下落。(记者 周婷婷 实习记者 郭浪栈)

编辑:    责任编辑:
Include file /news/ssi/float-box-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comment-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tag-mobile-ssi-ssi.html is not exists!
相关推荐
Include file /news/ssi/recommend-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1-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2-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3-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