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file /news/ssi/mobile-header-ssi.html is not exists!
首页 存档 正文
防慢病 坚持少盐少脂多运动
昆明信息港    07-19 09:27:57
Include file /news/ssi/praise-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速读 对于日益增长的慢性病发病数,应加强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促使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的势头。

    特邀专家:尹智祥,昆明市西山区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云南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高血压分会委员,省级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多年致力于研究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慢性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了,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昆明市西山区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尹智祥建议,市民预防慢性病,应从点滴生活习惯做起,避免摄入过量高盐、高脂肪食物,少吸烟、喝酒,减轻生活压力和多做运动。

    食盐过量易患高血压

    尹智祥介绍,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高达12克,云南很多人也都是“盐重分子”。

    饭店炒菜和家庭做菜的油盐用量究竟有多少?在梁源小区一家饭店,正在炒菜的厨师舀起半勺油放进锅里。他说:“一般炒一个蔬菜放二两油,如果是肉类等荤菜会少放些,但为了口感更好,会过大油锅后再放少许油翻炒。”而炒一盘菜要放多少盐?厨师说,通常会根据季节变化而增减。夏天顾客喜欢吃得清淡,就少放些盐;天气转冷,或者烧重口味的菜,就会多放盐。“相对于饭店的用量,家庭一般要少些,但很多市民都觉得盐不够就不香。”

    尹智祥介绍,食盐过多,不仅会使血管狭窄,外周阻力加大,还容易引起小动脉痉挛,使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从健康角度而言,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在4—6克左右,过量则可能导致高血压、肺水肿等症状加重,心衰发生率增加。

    怎样做到低盐饮食?尹智祥说,首先要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其次尽量改变蔬菜的烹调方法,能生吃生吃,不能生吃就凉拌,实在不行再炒。鲜鱼类可采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盐的方法;肉类也可以做成蒜泥白肉、麻辣白肉等菜肴,既可改善风味又减少盐的摄入。最后,简便易行的控盐方法是使用“两盖盐”法则,即刚开始每天吃一啤酒瓶盖盐(不超过10克),适应后换成每天一牙膏盖盐,约4.5克。

    胖子健康隐患多

    “油盐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都属于‘生活方式病’。”尹智祥说,油的成分中,90%是脂肪。长年吃脂肪过高的菜肴,对心脑血管不利,易诱发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油炸过度还易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如果人体摄入脂类过多,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此外,油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也是诱发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虽然不是所有肥胖者都会并发糖尿病,但肥胖者并发糖尿病的病例很多。此外,大部分肥胖患者容易出现脂代谢紊乱的现象,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十几岁的小病号也不少见。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肾脏疾病并发症数量也明显增加。人体在高脂肪酸刺激下,会形成对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进一步发展,会成为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加容易得糖尿病。”

    而无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还是普通人,尹智祥都建议大家,采取低脂饮食,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烹调宜用植物油。尽量减少赴宴,在赴宴时也尽量按照平时在家吃饭时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烟雾缭绕”害人害己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吸烟作为慢性病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吸烟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吸烟不仅损害自己的身体,还危害他人的健康。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尹智祥说,有学者分析了5000多名孕妇后发现,当丈夫每天吸烟10支以上时,其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65%;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吸烟家庭患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更多,吸烟也成为慢性病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对饮酒来讲,能不喝酒尽量不喝,喜欢喝酒的要少喝。”尹智祥说,大量饮酒有很大害处,不光伤肝脏,而且让血压增高,甚至很多人喝死在酒桌上。本来血压高,再大量喝酒,导致脑出血。长期大量喝酒会导致心脏收缩,心率衰竭等。

    尹智祥提醒,社区是居民防治慢性病的重要一环,建议35岁以上的居民到社区测量血压,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社区防治意识。

    延伸阅读·慢病防治攻略

    糖尿病易并发抑郁症

    有关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率很高。尹智祥说,目前医学界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样反应,使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等增多,并且长期的高血糖引发皮质醇活性的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作用于患者,使患者出现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严格的饮食、锻炼要求和高昂的治疗费也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医嘱的依从性,也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尹智祥说,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情绪和血糖控制有显著的正性作用。他认为,在治疗糖尿病时,需要联合运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

    血压不宜降太快

    尹智祥说,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2次。

    “有的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不久后血压又升高,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波动,容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尹智祥说,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

    一些患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是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尹智祥建议,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心肌梗塞急救常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病情发作凶险,一旦救护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会迅速危及生命。作为心脏病患者的家属,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

    这些“信号”要高度警惕:心前区疼痛,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疼痛难熬,持续时间长,口含硝酸甘油片仍不奏效,同时冷汗不止,烦躁不安,有濒死恐惧之感;血压下降或休克,患者这时往往面色苍白,皮肤又湿又凉,脉搏细弱而快,尿量减少,神志模糊,严重时会昏迷;心律紊乱;心力衰竭;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发热,在病后1—3天出现,体温38℃—38.5℃,有时39℃。

    一旦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哪怕仅仅是怀疑时,就要让患者就地卧床休息,绝对禁止来回走动或乱搬动。立即给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以及阿司匹林300毫克嚼碎服用。此外,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也可辅助选用。安慰患者,使其情绪镇定。有氧气的,可给其吸氧,也可酌量服用安定镇静药。

    同时,立即与当地急救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报告病情,速求急救。在医生、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要严密观察病情,主要是测摸脉搏。如果患者突然出现频发早跳、严重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猝死,应及时判断,并立即进行心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五要诀”远离慢性病

    合理膳食。记住七句话: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和豆制品;肉类适量,少吃荤油;清淡少盐;吃清洁卫生、不变质食物;保持适宜体重。

    适当运动。运动可使人体各种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运动是因人而异的,关键要遵循三原则:运动要经常、有规律性,过程要循序渐进,运动量要适度。

    戒烟限酒。抽烟、酗酒会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口腔等一系列慢性病。如果饮酒,每餐饮酒酒精量不要超过15克,最好饮葡萄酒。饮酒不能空腹,不能与碳酸饮料共饮。

    心理平衡。充分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有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

    生活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要有规律。

    脑中风家庭急救法则

    如果中风患者神志尚清楚,千万不要紧张,更不要随便活动,须安静卧床。家属看护守候,观察病情,同时迅速联系医院或按下面办法护送医院诊治。

    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家属应先轻轻把患者放平,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如患者抽搐,有假牙者,应先将假牙取出,再将手帕叠起,放在上下齿之间,把舌头放入口腔里,以防咬伤舌头;如患者呕吐,用一只枕头垫头,将其头偏向一侧,可避免舌根后坠影响呼吸,或以防呕吐物坠入气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不要随意用降血压药物;尽量减少搬动患者,以免加重脑出血。送医院时,最好4人一起抬,一人托住头和肩部,两人托住腰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将患者平放在床上或担架上;病情稳定出院后,应定期去神经内科门诊复查治疗,以减轻后遗症,防止中风再发。(本组稿件廖晶蓉整理)

    相关新闻

    省三院周六义诊糖尿病

    本报讯 记者廖晶蓉报道 为纪念“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1周年”,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本周六将举行糖尿病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开展与该项技术相关的科普讲座,为其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健康指导,也可为新患者做治疗前的义诊咨询。

    去年7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在云南省率先开展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技术。1年来,省三院已为数十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手术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以其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良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国内各大医院的重视。随访至今,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87%,有效率达100%。

    本周六,省第三人民医院将在开展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1周年之际,开展与该项技术相关的科普讲座,为其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健康指导,也可为新患者做治疗前的义诊咨询。

    省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将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患者以及社会对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认识。通过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了解,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在患者之间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认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编辑:    责任编辑:
Include file /news/ssi/float-box-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comment-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tag-mobile-ssi-ssi.html is not exists!
相关推荐
Include file /news/ssi/recommend-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1-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2-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 Include file /news/ssi/reserved3-mobile-ssi.html is not ex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