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缉毒民警装备远赶不上毒贩装备 却打了一场场胜仗
“边三轮”曾是禁毒队伍“镇队之宝”
30年前,基层缉毒民警刚装备上长江750三轮摩托车时,毒贩们已经用吉普车运毒了。现在,当民警的单兵装备到79式冲锋枪时,毒贩已“武装到了牙齿”,他们甚至配备了AK47、M16A2自动步枪和轻巧的凯夫拉避弹衣,还从国外购置了各种反侦察设备。
1982年,新中国第一支禁毒队伍在云南成立。虽是有着1000人的庞大编制,但一开始,所有一线民警手上只有一把手枪、一副手铐、一个挎包,交通工具是国家临时批的长江750三轮摩托。他们用最这些装备,跟一帮单兵装备达到世界前列水平的国际贩毒团伙作斗争,并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时间:1982年
武器:
长江750三轮摩托
→北京252吉普车
点评:“跨子”车曾是“镇队之宝”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云南的缉毒队伍从成立之初,上岗民警只有一龙手枪,一副手铐和一个军用挎包,外出办案多数是靠步行,最后才有自行车。

北京252吉普车
但在景洪、德宏、临沧、保山的边境线上,山地多,自行车成了累赘,要扛着走。
1983年初,国家给予这支刚成立的生力军大力支持,配发了长江750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有着粗犷的线条、对置双缸、水滴形油箱、横置弹簧坐垫,它在中国摩托车中的地位,可以说相当于哈雷在世界摩托车中的地位。三轮摩托发到支队上的时候,大伙都视同宝贝。
“那个年代的缉毒民警对三轮挎子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阮坤安说。
当时派发到各地方缉毒支队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数量非常有限,人数少的支队就只能分一辆,最多的也就给2辆,摩托车的使用权控制在队长手中,除非有重大案件,否则摩托车不能轻易使用。众多老缉毒民警对“跨子”车都有深厚的感情,“无所不能”、“所向无敌”是老民警们对“跨子”的全部概括。
景洪市缉毒民警老李为了“留个纪念”,辗转省内多地花高价收藏了一辆长江750三轮摩托,“一有时间我就推到院子里兜一圈,给车子打打油,就是为了找回当年骑三轮摩托在边境线缉毒的感觉。”老李说。
长江750三轮摩托线条硬朗,配上警灯等警备物件,远远地就能震慑到犯罪分子。“开出去办案很风光。把犯罪分子绑上装到‘导弹车’车斗里运回来。就是现在,偶尔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这样的‘跨子’车,很多老民警都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礼。”阮坤安说。
1985年以后,云南各缉毒支队开始装备北京252吉普车。而“跨子”一直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彻底禁缉毒队伍中淘汰。
到1989年,联合国缉毒署捐献了一百多辆日本原装三菱吉普车,这批车很快配发到全国禁毒队伍当中,当时还多给了云南几辆。“车的性能在当时要好过很多省里领导的配车,足见当时中央对缉毒民警工作的重视。”阮坤安说。
时间:1983年—1990年
武器:
“看、闻、尝”毒品
→验毒试纸
点评:早期一线缉毒民警大都有过尝毒经历
从1983年到1990年这7年间,云南的禁毒一线民警没有装备毒品检测试纸。对“疑似物”,只能“以身试毒”。
初步鉴别毒品,主要的步骤是“观、嗅、尝”三个字。一般通过看、闻就能作出初步判断,而有些不好判断的就需要民警用手指蘸一点放到舌头上尝一下。
“早期的一线禁毒民警大都有过这种尝毒的经历。鸦片的味道很冲,闻上去酸味大,蘸一点放到舌头上,感觉非常辣。成色好的鸦片酸味就更厉害,也更辣。通过闻、尝这两种方式,基本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初步认定后就送到刑侦技术室去鉴定,直到1990年我们才有了试纸。”阮坤安说。
民警尝毒会不会上瘾?阮坤安解释说:“蘸一点放到舌头上,感觉味道,马上吐掉,只要不吞下去就不会跟血液发生反应,也就不存在上瘾这回事。”
在毒贩黑话中,毒品依照不同纯度、形式分别叫“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其中“四号”就是高纯度海洛因。在做潜伏工作之前,一线缉毒民警需要把这些毒品的性状、气味等情况搞清楚。
1990年以后,基层缉毒民警就开始普遍装备试纸了。有了试纸,民警办案时只需取一小点“疑似物”,用水溶解后,再将试纸插入其中检测,10分钟后就能能得到结果。这种试纸对鸦片、海洛因、冰毒等其他新型毒品均有效。
再到后来,就出现了固定式人体带毒检测仪、便携式毒品检测仪等新型检测装备。
时间:1992-1996年
武器:
威猛的德国牧羊犬
→可爱的拉布拉多犬
点评:1996年就查获各类毒品567308克
从1983年至1988年,昆明市公安局先后举办了四期警犬专业培训班,培训缉毒犬训导员97名,缉毒犬97只,这些缉毒犬分布在西南六省市,云南占50%。当时缉毒犬的任务主要是搜查鸦片。


1984年,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分到了4条缉毒犬,训导员把它们当自己儿子一般看待,“顿顿饭都是把牛肉丁掺到饭里去,吃得很好。”阮坤安说。
当时的缉毒犬还一度不被老百姓接受,“最初引进的缉毒犬清一色是德国牧羊犬,身材高大,样子凶悍。我们带着这种大型犬到中巴上查缉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被牧羊犬的样子吓坏了。因为不利于开展缉毒工作,最后就换成了拉布拉多犬。到后来彪悍的德国牧羊犬成了专门的警犬,而性情温和的拉布拉多犬成了专业的缉毒犬。”阮坤安说。
单看1996年全年,云南省缉毒犬共破获各类毒品案16起,查获各类毒品567308克,其中海洛因49671.9克,鸦片7059克。其中,临沧地区公安处警犬禁毒队于1996年12月12日, 在羊方岩堵卡,人犬结合查获海洛因42470克。
时间:1982年至今
武器:
52式手枪
→79式冲锋枪
点评:单兵装备远赶不上毒贩,却凭着智慧与胆量赢得胜利
据景洪市一些一线缉毒民警透露:金三角那些大的制贩毒集团在多年前就盛行“买毒品送武器”,他们还可以通过黑市购买武器。毒贩们在贩运毒品时完全可以将自己“武装到牙齿”。

毒贩的装备,从最早的54式手枪到AK47、M16A2到凯夫拉避弹衣,他们的装备几乎能达到单兵装备世界前列水平。
再看云南一线缉毒警察,单兵装备从最早的52式手枪、54式手枪、64式手枪到现今用的79冲锋枪;防护用的是国产垫钢板避弹衣,400多元一件,8公斤重。西双版纳天气炎热,那里的缉毒民警非常排斥这种笨重的国产避弹衣,“穿15分钟,不脱下来就会中暑;一块钢板穿在身上很笨重,毒贩老远就看得出来是警察过来了。”
一名缉毒民警感叹:“云南缉毒警察仍在使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武器装备。”



关于52式手枪,西双版纳一名老缉毒警察颇有感触:“1982年,我们参加工作时发了一把52式二手手枪。听说昆明支队的人手一把全新54手枪,大家羡慕得很。52式手枪,又叫公安自卫手枪,小巧玲珑,通常不会外露,携带隐蔽。遗憾的是这种枪的有效射程在50米以内,所以在跟毒贩搏斗时基本上派不上用场,多数是用来震慑毒贩。”
1982年,缉毒民警普遍装备52式手枪时,毒贩从金三角贩毒集团手里通过“买一送一”获得了射程远、火力大的54式手枪,“54式自动手枪有效射程200多米,52式跟它比起来,完全是小儿科。但没有人惧怕毒贩,因为我们永远是站在正义的一面。”一缉毒民警说。
现在的一线缉毒民警单兵装备已完善到了79式冲锋枪,可这时,毒贩已从国外购置了AK47、M61、手榴弹、火箭筒等现代化步兵装备,杀伤非常大。然而,我们的缉毒民警正是用这落后的装备,凭借着他们的智慧与胆量,与毒贩们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并且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记者 王海涛)
信息港微信公众号
信息港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