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 首席记者龙宇丹/摄
昨天,从云南省公安厅获悉,按公安部部署,原定于从今年5月26日至明年6月开展的“清网行动”,由于全国多数省市已完成任务,该行动将于12月15日提前结束。云南省网上通缉嫌犯有6400余名,截至11月21日上午9时,全省共抓获4000余人。
云南省公安机关“清网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建萍通报:云南省抓获的4000余人中,从地区看,大理、昆明、楚雄、怒江、文山、红河、普洱、保山等州市公安机关的追逃战果在全省排名前列。基层派出所是追逃工作的主力军,共抓获在逃人员1900余人。
9月29日,省公安厅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联合发布《关于敦促涉案在逃犯罪嫌疑人和脱逃罪犯投案自首的通告(第2号)》。截至11月21日,网上通缉嫌犯投案自首人员达1600余人。其中,从第2号通告发布以来,就有1000余人投案自首。公安机关对举报及投案自首人员均及时兑现了政策承诺。
截至目前,云南省有3名民警在“清网行动”中英勇牺牲,是在“清网行动”中牺牲民警最多的省份;12名民警光荣负伤;很多民警带病坚持战斗在追逃一线,有的民警辗转数月、千里擒凶。
针对现阶段的工作情况,省公安厅党委经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清网行动”的最终工作目标——至今年底全省公安机关“清网行动”结束前,网上通缉嫌犯下降率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首席记者 刘晶晶)
案例
致人死亡远逃内蒙古6年
会泽男子落网后感叹:终于可以回家了
44岁的杜某在内蒙古生活了6年,在呼和浩特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他是唯一的云南人。
6年来,杜某没回过一趟老家。
今年11月,随着杜某在内蒙古落网,他总算圆了“回乡梦”。
讨工钱未果打死工头
2005年,杜某还是昆明市穿金路某工地的一名工人,负责看守工地上的材料。12月的一天,因工头王某没跟他打招呼,就擅自运走材料,杜某与王某吵了一架。
由于还有2000余元工钱未结算,12月16日,杜某去找王某要工钱。可王某却表示工钱他已支付给另一个小工头,双方发生争吵。之后,杜某找来老乡侯某、全某、许某去找王某。这次,双方打了起来。王某因被打到胃部,胃里的食物上涌堵住气管,终窒息而死。
侯某、全某、许某先后落网。杜某则于案发后连夜逃回会泽县。听说王某已死亡,他开始逃亡。在成都,当发现有列车直达内蒙古时,想到“逃得越远越不容易被抓到”,杜某跳上远赴内蒙古的列车。
逃亡时以乞讨为生
多年来,侦办民警从没放弃对他的抓捕。今年“清网行动”展开后,映象派出所侦办民警先后3次到杜某家规劝。杜某家只有他的哥嫂在,但都表示不知道杜某身在何方。
民警几次走访中,杜某的妻子均不在家,难道杜某的妻子和杜某在一起?最后,民警辗转打听到,杜某的妻子和儿子今年2月就到呼和浩特去了,直至今年10月杜某的女儿结婚,他的妻子与儿子才回老家,但杜某始终未露面。
种种迹象表明,杜某很可能藏身内蒙古。
在与呼和浩特警方取得联系后,当地警方很快确定,在呼和浩特一个建筑工地上,确实有一名姓杜的云南男子在做外墙维修。
今年11月12日晚上,当映象派出所民警到该工地找到这名杜姓男子时,他最初否认他就是杜某。当民警用家乡话道明身份“我们是昆明市公安局云波派出所(现已更名为映象派出所)的民警,你是哪样事情说清楚”时,该男子这才承认他正是潜逃多年的杜某。“好吧,我知道你们为什么找我,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昨天,在映象派出所民警押解下,杜某回到案发地指认现场。他说,当年他本是要去向王某要工钱,打死人是出于“自卫还击”。逃亡中,他最初到内蒙古时,曾在工地上捡过垃圾吃,并以乞讨为生,饿了半年多才在工地上找了份活。到了夜晚,更是夜不能寐。之所以没自首,也是惧怕法律制裁,想着“能混一天算一天”。
杜某涉嫌故意伤害已被刑拘。(首席记者刘晶晶 实习生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