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洋网报道,一个月以来,按照线人举报,记者先后前往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发现90%的餐盒均由废塑料生产,有些企业还涉嫌在生产餐盒过程中使用荧光增白剂。这些“黑餐盒”每天经过大卡车不停运往珠三角各地。
根据线报,记者在东莞万盛塑料制品厂发现,工厂将少量第一次使用的聚苯乙烯、大量重复使用的废聚苯乙烯颗粒以及说不出成分、沾满尘埃的废旧塑料搅拌在一起,经过机器搅拌、压模和切割,两条生产线一天能够生产出75万个一次性塑料餐具。
报料人介绍:“聚苯乙烯难以降解,会污染环境,但是用它生产的饭盒,至少不会对人体有害。而那些废塑料就不同了,里面的杂质可能什么都有。废料市价6000~7000元/吨,新料是11000元/吨。”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全国年约消费150亿只一次性塑料餐具。国家早在11年前就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列为淘汰的产业之列,然而目前大量厂家仍在生产,其中广东能叫得出名字的企业有约40家,年产量70-80亿只。其中仅三成全部用新料生产。董金狮说,这些废塑料可能源自包装盒、光盘等,甚至是工业废塑料,容易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很容易造成人体中毒。
董金狮指出,国家严禁在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加工中使用荧光增白剂,因为荧光增白剂一旦被吸收到人体中,可以破坏细胞蛋白质,是潜在致癌因素之一。同时,荧光增白剂含有的苯环类有机物,会削弱伤口的愈合能力。
即使是新料生产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存在安全隐患。董金狮说,超过100摄氏度,一次性发泡餐盒就会变形,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就会进入人体,导致中毒。不光如此,塑料本身也会被熔化吃进人体,无法分解,累积下去就会危及生命。综合